【2025年】預算4萬元 AMD 電腦組裝菜單分享

最近手頭比較寬裕,手機也已經無法滿足我玩《原神》的需求,因此決定自己組裝一台預算 4 萬元以內的電競電腦。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與大家分享我的組裝經歷,包括電腦組裝菜單、實際花費的明細、採購管道,以及選擇的理由。

關於電腦組裝的教學,建議可參考白TV在 YouTube 上的教學影片:《【白TV】0基礎·自組電腦裝機教程2022-2025(完整版)》,跟著影片步驟走,即使是首次組裝也能輕鬆搞定!

AMD 電腦組裝菜單分享

處理器 AMD Ryzen 7 5700X3D 5,320元
主機板 MAG B550M MORTAR MAX WIFI 4,350元
顯示卡 ASUS DUAL-RTX4060 9,551元
記憶體 Kingston FURY Beast DDR4 3200 32GB*2 3,588元
硬碟 Kingston KC3000 1TB PCIe 4.0 NVMe M.2 SSD 2,788元
機殼 ASUS PRIME AP201 1,840元
電源供應器 FSP HGS-550M 2,030元
CPU散熱膏 ARCTIC MX4 4g 249元
作業系統 Windows 11 家用版 4,046元
合計 33,766元

挑選組裝電腦硬體時,建議可按照下列順序依序進行挑選,才不會發生硬體不相容或尺寸塞不進機殼等問題。

  1. 機殼
  2. 處理器
  3. 主機板
  4. 顯示卡
  5. 記憶體
  6. 硬碟
  7. 處理器散熱
  8. 電源供應器

先選機殼是因為不同機殼支援的主機板尺寸各不相同,有些機殼可能只支援 Micro-ATX 或 ATX 主機板,因此先確定好機殼,才能選擇合適的主機板。

處理器: AMD Ryzen 7 5700X3D

AMD Ryzen 7 5700X3D

插槽 AMD Socket AM4
晶圓廠 TSMC
製程尺寸 7 奈米
世代 Ryzen 7 (Zen 3)
支援記憶體 DDR4
晶片組 AMD 400 系列, AMD 500 系列
基礎頻率 3 GHz
渦輪加速頻率 最高可達 4.1 GHz
L3 快取記憶體 96 MB
最大功率 142 W

AMD Ryzen 7 5700X3D 是一款基於 Zen 3 架構的處理器,相容於 AM4 腳位主機板。這款處理器最大特色是採用 AMD 的3D V-Cache 技術,將 L3 快取容量從標準版的 32MB 大幅提升至 96MB。這項改進特別有利於遊戲效能,因為現代遊戲需要頻繁存取大量數據,例如場景紋理、物理運算和角色模型等。有了更大的 L3 快取,這些遊戲數據可以直接從快取讀取,不必頻繁訪問較慢的主記憶體,因此能大幅降低延遲並提升遊戲執行效率。

AMD Ryzen 7 5700X3D 是一款性價比非常高的遊戲處理器。隨著新一代 AM5 平台問世,AM4 主機板與 DDR4 記憶體價格都大幅降價,讓整體電腦組裝成本變得更加親民。在 2025 年,對於預算有限的玩家而言,選擇 AM4 平台不僅能大幅節省成本,還能享受到出色的遊戲體驗,相比追求最新最高階的 AM5 平台更具實用價值。

由於 AMD Ryzen 7 5700X3D 在台灣市場庫存愈來愈少,想要組裝 AM4 平台的玩家可以考慮效能更優的 Ryzen 7 5800X3D 作為替代選擇。另一個方案是透過中國電商平台「京東」購買並運送來台,我在京東購買的價格為台幣 5320 元含運 ,但要注意 AMD 處理器不提供全球保固服務,若產品出現問題將無法在台灣進行保固維修。

CPU 散熱器: Thermalright Phantom Spirit 120 EVO

Thermalright Phantom Spirit 120 EVO

Dimension 110 mm(L) x 125 mm(W) x 157 mm(H)
Heat pipes 6mm heatpipe x 7 units
Copper Base C1100 Pure copper nickel plated
Rated Speed 2150 RPM±10% (MAX)
Noise Level 27 dBA

CPU 散熱器對於處理器來說非常重要,當機內過熱容易導致性能降低或硬體損壞,因此 CPU 散熱器是我特別重視的一環。常見的 CPU 散熱器有「風冷」和「水冷」,不過沒有使用水冷經驗,也擔心是否會漏水,因此我選擇雙塔式風冷。

Thermalright Phantom Spirit 120 EVO 採用 C1100 純銅鍍鎳底座,導熱效果更好,尺寸符合我的機殼大小,最後以 1200 元台幣含運的價格在京東上購入,擔心保固問題的人,可在Pchome上購買,價格為1890元

獨立顯示卡: ASUS Dual GeForce RTX 4060

ASUS Dual GeForce RTX 4060

型號 RTX 4070 RTX 4060 Ti RTX 4060
NVIDIA CUDA 核心 5888 4352 3072
Shader 核心 29 TFLOPS 22 TFLOPS 15 TFLOPS
光線追蹤核心 67 TFLOPS 51 TFLOPS 35 TFLOPS
Tensor 核心 466 AI TOPS 353 AI TOPS 242 AI TOPS
基礎時脈 (GHz) 1.92 2.31 1.83
標準記憶體組態 12GB 16 GB 8 GB GDDR6
記憶體介面頻寬 192-bit 128-bit 128-bit
總功率 200W 165W 115W
價格 NTD 19,000 ~ 22,000 NTD 14,000 ~ 15,000 NTD 8,500 ~ 11,000

RTX 4060、RTX 4060 Ti 和 RTX 4070 是中低預算非常熱門的獨立顯示卡選項,NVIDIA CUDA 核心愈多,GPU 的平行處理能力愈強,運算速度更快。VRAM 記憶體容量越大,能夠儲存的資料越多,跑高解析度的遊戲就愈順暢。

不過我的螢幕是 FHD,最高只能達到 1080p 的解析度,因此選擇價格相對較低的 ASUS Dual GeForce RTX 4060,搭配 momo 折價券後,以 9551 元購入一張 ASUS Dual GeForce RTX 4060。

記憶體: Kingston FURY Beast DDR4

Kingston FURY Beast DDR4

速度 2666, 3200, 3600, 3733
CAS 延遲 16, 17, 18, 19
電壓 1.2V, 1.35V
模組容量 4GB, 8GB, 16GB, 32GB
總套件容量 8GB, 16GB, 32GB, 64GB, 128GB
單模組
雙通道 支援
四通道 支援
34.1mm
散熱片

Kingston FURY Beast 是 Kingston 專為遊戲所開發的系列,相容於 AMD Ryzen 處理器,並搭載散熱片,確保記憶體能夠維持低溫運作,相較於一般的記憶體,Kingston FURY Beast 更適合遊戲玩家,我在原價屋蝦皮商城的購入價格為 3,588元。

更多關於記憶體的相關知識、配置以及容量建議,可參考此篇文章「記憶體(RAM)是什麼?為什麼電腦需要記憶體?」。

儲存: Kingston KC3000 PCIe 4.0 NVMe M.2 SSD

Kingston KC3000

型號 Kingston KC3000 PCIe 4.0 NVMe M.2 SSD Samsung 980 PRO PCle 4.0 NVMe M.2 SSD
容量 1TB
外觀尺寸 M.2 2280
尺寸 80mm x 22mm x 2.21mm 80.15mm x 22.15mm x 2.38mm
介面 PCIe 4.0 x4 NVMe
控制器 Phison E18 Samsung Elpis Controller
連續讀取/寫入 7,000/6,000 MB/s 7,000/5,000 MB/s
功率消耗(閒置模式) 50mW 35mW
工作溫度 0°C~70°C
保固 5 年

Kingston KC3000 和 Samsung 980 PRO 都是我選擇 PCIe 4.0 m.2 SSD 的候選名單,不過 Kingston KC3000 在寫入速度上有優勢,且價格也相對較低,最後搭配折價券在順發3C購物網站上以 2788 元購入一條 1TB 的容量。

主機板: MAG B550M MORTAR MAX WIFI

MSI MAG B550M MORTAR WIFI

在選擇主機板時,首要考慮的是處理器相容性與機殼尺寸限制。AMD Ryzen 7 5700X3D 採用 AM4 腳位並支援 AMD 400 和 500 系列晶片組,再加上我選用的是專為 Micro-ATX 設計的 ASUS PRIME AP201 機殼,因此我選擇了 MSI MAG B550M MORTAR MAX WIFI 主機板。

MSI MAG B550M MORTAR WIFI 主機板內建 WiFi 6e 無線網卡,採用 8+2+1 電源系統設計,搭載 M.2 SHIELD FROZR 散熱設計,解決高速 M.2 SSD 在高負荷操作下可能會遇到的過熱問題,最後搭配 PChome 折價券以 4,350元購入。

電源供應器: 全漢 FSP Hydro GSM PRO 550W

FSP Hydro GSM PRO 550W

80 PLUS等級 Gold
輸入電壓 100V-240V
輸入電流 8-4A
輸入電壓頻率 50-60 Hz
風扇 Silent Fan, 120 mm (FDB)
尺寸 (長x寬x高) 150 x 140 x 86 mm
保護機制 OCP, OVP, SCP, OPP, OTP
BSMI CI439060016554號00

對於電源供應器沒有太多的研究,不過考慮到劣質的電源供應器可能會發生電壓不穩定,或是其他因素可能造成電腦硬體的損壞,因此優先選擇台灣製造,且有聲譽的品牌製造商。

NVIDIA GeForce RTX4060 建議的電源供應器為 550W,未來也並不打算升級顯示卡,因此我選擇全漢的 FSP Hydro GSM PRO 550W,擁有 80 PLUS Gold 金牌能效等級,採用全日系工業等級電解電容,BSMI 認證,並且採用半模組化設計,減少不必要的電源線,讓機內更加整潔,最後PChome上搭配折價券以 2030 元購入。

機殼: ASUS PRIME AP201

ASUS PRIME AP201

機殼是我在選擇電腦硬體過程中最耗時的一項,市場上機殼樣式百百種,讓我難以抉擇。原本打算使用白色的全景機殼,加上白色版硬體零件,打造出全白的主機。不過,白色版的硬體零件價格較高,且擔心玻璃的全景機殼會讓主機變得更重,散熱也較差,因此最後選擇 ASUS PRIME AP201 這款 MicroATX 專用的小機殼。

ASUS PRIME AP201 採用全金屬網孔的設計,空氣流通佳,不過比較容易聽到風扇的聲音。機殼可容納 360 mm 的水冷散熱器,最長 338 mm 的顯示卡,以及標準 ATX 電源供應器。總容量僅有 33 公升,非常適合空間不夠的環境,最後在momo 上搭配折價券以 1,840 元購入

總結

此次 AMD 4060 電腦組裝皆在京東與台灣的電商網站上購入,組裝費用為 33,766元,不包含顯示器、滑鼠、鍵盤和喇叭,配合信用卡回饋,總價約落在33,000元,就能享有強大效能,CP值非常高。

不過,組裝電腦雖然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牌硬體零件,一旦發生故障時,需要分別拆開來去做保固。若擔心保固問題,建議可以在台灣的電商網站多比較價格再入手。